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详细内容

促进"信息生产力"抢位新工业革命"中国先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3-03-19 浏览:1547

      信息化在“新四化”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大力促进信息生产力将使中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取得先机

      随着3D打印、分布式能源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积极布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改变商品的制造方式,改变就业格局,将会对全球制造业产生巨大推动。而这必然将对我国造成巨大影响。

      “发展工业生产力,资源能源过度消耗;而发展信息生产力,资源更节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和谐,社会将更加美好。”对于当前我们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应该采取的发展模式,近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两化融合过程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从更深层次多角度挖掘信息化的应用,将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带来重要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专家表示,新四化的提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战略重点的表述。“重视信息化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和‘新四化’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信息生产力,将促使我国在此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取得先机。”

      新工业革命的中国机遇

      赛迪智库专家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为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此次两会中表示,“两化”的融合将会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其效益也会逐步显现。

      首先,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利于我国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规模定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将能充分利用我国13亿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双“提升”的有利条件,通过“大规模定制”快速开启国内市场需求。

      此外,工业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将在生产环节大量取代劳动力,并且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制造业的主要就业群体将是为制造业提供服务支持的专业人士,这就使得二、三产业的相对就业结构朝着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增长方面发展,从而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表示,我国的科技创新潜力巨大,科技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创造了有利条件。以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利于实现资源能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达到环境影响最小化。这场革命所带来的能源互联网将对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产生深刻变革,有助于使我国直接绕过传统能源和资源的束缚。根据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2009年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只要中国提高补贴并改善能源供给网络,至2030年风力发电就可以满足中国所有的电力需求。

      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引领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效益的先进经济模式,如3D打印、智能制造等技术将根据需求的变化快速作出反应,而无需预备大量库存。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金富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高端转型、产业升级刻不容缓,创新是一条根本性出路。

      最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为我国工业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形成新的契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我国还不是“工业强国”。其中,最主要的差距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技术方面一直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特别是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远远没有掌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掀起以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一轮重大科技创新浪潮,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大力促进“信息生产力”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提出了《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提案。促进信息化,首先要树立“信息生产力”的观念。信息生产力是由信息和知识劳动者、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以及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信息资源形成的新型社会化的生产能力,它与现代能源、材料、机械系统组成了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

      杨培芳介绍,世界信息化的浪潮经过了第一个阶段——信息交流阶段,从用户体验来讲,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发电子邮件。而第二个阶段,在互联网领域里出现了信息内容和信息媒体,进入信息内容的采集和搜索阶段。到了新世纪,特别是2006~2008年,全世界进入一个以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制造为标志的信息生产力阶段。

      “大力提升和发展信息生产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减少物资、能源消耗;有利于降低污染,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和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杨培芳介绍,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信息化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资本贡献的1.6倍,是劳动投入贡献的4.5倍。而单位GDP信息的利用强度每增加10%,那么单位GDP能耗降低1.8个百分点,物耗降低1.4个百分点。发展工业生产力,资源能源过度消耗,而发展信息生产力,资源更节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和谐,社会将更加美好。

      按照其分析,信息生产力的特征是普及性、共享性和社会性,更适应网络化的协同生产方式。以互联网物流为例,互联网的物流管理具有成本低、实时动态和顾客推动的特征,正在企业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信息生产力在将来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当中能够起到更好的均衡作用。因为工业生产力和信息生产力都有不同的特征,信息生产力更适合共享和均衡发展。

      目前,人类社会遇到的诸多难题,都与先进的信息生产力与落后的工业生产关系的深刻矛盾有关。杨培芳认为,现在,只有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才能在新型生产力的思维平台上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

      倒逼转型加速

      “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将带来许多挑战。”工信部专家表示,首先,未来“厂大人多”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将会受到冲击。从技术发展来看,生产智能化成为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中国沿海的飞利浦工厂,雇用数百名工人组装电动刮胡刀,这是典型的传统生产模式。与此相比,飞利浦在荷兰乡间的一座工厂有128具机械手臂,不但运作速度快,每天还可连做三班、全年无休。该工厂每班轮值员工只有数十人,约为中国工厂的10%,成本节约优势不言而喻。

      从消费模式来看,个性化消费必将带来规模化的定制化生产,从而带来全面的消费革新。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依赖的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和消费方式必将受到挑战。以苹果iPad为例,一部499美元的苹果iPad仅仅包括33美元的制造成本,在中国的装配成本只有8美元。当前,一些公司正将海外生产线逐步迁回发达国家,这并非仅仅由于中国生产成本的上升,也有企业希望更加贴近市场、更快对需求改变作出反应的因素。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企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新工业革命对工业企业发展模式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求企业必须尽早做好转型准备。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看,未来将会出现企业组织网络化和扁平化。企业的外部边界模糊,使得企业组织与外部市场联系在一起,把整个组织的触角伸到了市场的各个角落。企业结构层次将精简化,组织中的等级制度将淡化。对于长期实行科层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来说,上述变化将对我国现有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带来挑战。

      从企业外部组织来看,传统以空间集聚、地理集中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可能逐步向以分散布局、异地协同为特征的虚拟集群演变。未来,借助于发达的信息、通信手段以及网络平台,产业集群的集聚范围、内容和形式会快速变化,传统的地理集群的空间局限正被逐渐突破,并形成网络意义上的集聚。这可能会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此外,专家表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往往是通过改善生产效率等间接方式体现出来的,重点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渗透。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往往注重一些硬件指标,如计算机普及率、宽带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等,但对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入应用关注不够,对信息化的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不够。

      “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重视深入应用,导致信息化未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生产力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作用。我们急需破解信息化应用不足的难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高世楫说。

      采访中,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也表示,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打开思路,例如对于信息消费而言不能局限于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更多的是服务采购过程中所包含的商业信息的运用,“例如比价网站,利用已有的商品价格信息提供新的服务,这样信息消费的新价值就能体现出来。”

      “这些服务性信息可能并不能体现在GDP中,但是它的确产生了很大的价值,需要我们以新的监管方式加以量化考察促进,总的来讲需要具体深化改革。这样才能促进更多的创新型企业的诞生。”他最后说(记者韩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