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项目
首页 > 两化项目 > 详细内容
嘉善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嘉善县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加快省级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嘉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十二五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十二五大企业倍增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嘉善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嘉善县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整合、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产品类别从单一的扬声器逐步拓展延伸,呈现出多样型发展的趋势;投资主体逐步由本土化向多元化发展,投资规模逐步由小企业向小型巨人企业发展;市场渠道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并重发展;生产技术逐步由简单模仿向自主创新发展。2005年以来,随着昱辉阳光能源、富士康、英鑫达、华瑞赛晶和东菱电子的逐步投产,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又上新台阶。目前嘉善已形成光伏单晶、多晶硅棒、太阳能电池组件;汽车音响、电脑多媒体音箱、通讯电声类产品、电子线路板和电力电子生产等五大类具有相对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2009年9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 “浙江省光伏产业基地”称号。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获评省第二批转型升级示范区,2011我县又年通过了 省经信委浙江省光伏产业基地复核认定。2012年,嘉善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嘉兴市确定为首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
截止2012年底,嘉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光伏+电子)共有452家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为42689人,拥有2家上市公司,其中国家级嘉善电子元器件产业区4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0.78亿元,同比增长9.02%,产品销售收入122.49亿元,同比增长5.64%,利润总额0.88亿元,同比下降89.24%,税金总额1.19亿元,同比下降72.02%,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10.51亿元,同比下降34.8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33万人,同比下降30.9%。
二、开展“两化”融合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县政府成立“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研究“两化”融合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邀请省内专家,成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领导决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善经信信息化〔2012〕123号),明确了“两化”融合的目标、任务及措施保障。
(二)加大支持力度
制订和完善“两化”融合重点领域的优惠政策,扶持有关企业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竞争力。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拉动作用,带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多渠道投入。在2011年县政府一号文件的基础上设立两化融合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示范工程、软件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健全融资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协调各银行、各类风险投资资金、贷款担保基金重点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及担保。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经费资金的支持,提高企业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推进“两化”融合项目的发展,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
(三)加强人才引培
针对行业信息化特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采取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引进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模式,向产业集群输送人才;通过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并充分发挥本地职业技术院校作用,对产业集群内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人才素质,推进“两个一批”工程,即培养“一批”管理能力强的信息主管及“一批”操作能力强的高级技工。
(四)营造良好氛围
及时总结分析典型经验和实践活动,树立标杆企业,加强交流和推广,引导广大企业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进一步加强“两化”深度融合的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对“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知晓度、认知度和参与度,努力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嘉善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嘉兴市首批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嘉兴市首批“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工业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
三、下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打算
(一)推进电子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围绕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主线,进一步推进嘉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装备信息化改造、能耗和排放监控、企业生产管理、质量和安全管理、销售流通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和深度应用,带动传统电子电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信息电子产业。
(二)普及信息化应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
“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嘉善电子信息产业 “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建设一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试验区内部产业链协同能力大幅度增强,龙头骨干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示范带头作用明显,电子信息产业“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试验区内传统电子电声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大幅提高,信息技术与新兴信息电子产业融合发展,“两化”深度融合对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1.生产过程和生产装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集成制造和柔性制造在重点企业基本普及。
2.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行业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重点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管理集成。
3.电子商务和自主品牌营销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专业化进销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4.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企业基本应用生产过程在线监测预警和自动控制系统,重点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信息技术应用对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5.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主要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智能化,企业诚信系统广泛应用。
(三)实施电子信息企业的示范、试点工作
1.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四个十”示范工程。一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每年培育10家“两化”融合示范性企业。以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融合为重点,深入开展试验和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提高设计能力,改进管理模式。二是每年组织实施10个信息化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带动工业产品的信息化、生产过程与管理控制的智能化。三是以“十二五”“333”大企业培育工程目标企业为重点,每年精选10个电子信息行业内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电子商务示范应用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加快企业营销方式创新。四是每年确定10个优秀企业网站进行重点培植,为信息化应用推广提供示范借鉴。
2.实施信息化改造传统电子电声产业示范工程。面向传统电子电声产业的产品、技术与信息运用等重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示范效应明显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加快产品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提高电子电声行业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电子电声产业企业以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柔性制造(FMS)技术、数控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改造企业生产过程,以企业资源计(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信息化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流程,提升装备制造业产品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化信息技术的渗透和融合,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3.实施电子商务推广工程。依托嘉善县电子商会、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以“中国电声网”为主要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14年我县培植20家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4.实施节能降耗信息化工程。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自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硬件控制技术,对这些行业、企业的用电量、用水量、用煤量、主要原料消耗量、节能设备开启情况、废水废气排放量等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远程自动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高消耗和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我县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5.实施“政企协同办公”专项工程。借助专业OA平台,重点推进网络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政府部门,镇、街道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分类、采集、即时传输、管理的共享机制,加快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流通,实现政企协同办公和资源共享。
(四)阶段任务
针对目前现状,考虑我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平衡,其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步融合(2012年)
全面提升广大工业企业对“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产业集群内重点企业制定符合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使各重点企业初步具备一定能力和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队伍和机构,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安全和管理领域有若干关键性应用并取得实际效果,工业化和信息化实现局部融合。
2.基本融合(2013年)
通过实施加快“两化”融合示范性企业建设,实施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电子商务推广工程、节能降耗信息化工程和“政企协同办公”专项工程,使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具备较强能力和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队伍和统筹协调机构,在积极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效果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实现内在的基本融合。
3.深度融合(2014~2015年)
通过以点代面,典型示范,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内广大企业中普遍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建成完备统一的企业集成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提高企业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行业龙头企业50%以上实现关键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重点成长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50%以上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环节的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一体化”从而达到深度融合。到2014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