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试验区

首页 > 两化项目 > 产业集群试验区 > 详细内容

海盐核电关联产业集群

来源:www.jxmic.org 发布时间:2013-11-14 浏览:1522
      一、产业集群基本情况
      核电关联产业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海盐县推进“415”工程,全面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之一。
      我县目前进入核电关联产业联盟名录的核电关联产业重点企业5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0家。目前该产业企业主要产品为核电用不锈钢无缝管、凝结水精处理设备、汽轮机配套设备、压力容器、高低压成套设备、电线电缆、电缆桥架、各类灯具等,2012年,我县核电关联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95亿元,同比增长5.2%,年末职工人数约6984人,当年工业生产性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13.4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77亿元,占全县实际完成投资的8.4%,其中设备投资3.44亿元,占全县设备投资的6.8%。
      截止2012年,全行业已拥有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4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嘉兴市及市级以上品牌数量6个,市级以上新产品数量23个。
      二、开展两化融合的主要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两化融合的主要做法
      1. 制订规划,政策扶持。为了大力推进海盐核电关联产业平稳发展和转型升级,海盐县政府制订并实施《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该规划从现状形势、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四个方面,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县核电关联产业发展的蓝图,它是指导我县“十二五”时期核电关联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有关核电关联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之一。
      2012年,我县出台了《加快推进海盐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设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每年统筹安排1.5亿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其中:列入省信息化示范企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列入工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软件投资额在25万元以上,给予20%限额50万元补助。为海盐核电关联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2. 需求导向,分步实施。针对目前现状,考虑各企业发展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平衡,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大体分以下步骤实施:
      ---通过实施“两化”融合示范性企业建设,推行以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为主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智能化,实现业务流程合理化。
      ---通过引进先进的数控系统、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信息技术,推进企业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
      3.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组织实施核电关联产业集群试验区“两化”融合示范工程。示范内容是:产业集群试验区内部产业链协同能力大幅度增强,区域(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试验区内传统和新兴产业运用信息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大幅提高。
      (二)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成效
      1. 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应用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企业重视项目建设,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拓宽应用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县核电关联企业中有26家,共计信息化建设项目44个,累计总投资为1095.3万元,其中: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辅助企业管理方面应用普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已在中达特钢、欣兴工具、国之光电器科技、佳乐科仪、繁荣电器等26家企业中建立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销售订单、生产数据BOM、生产计划、原辅材料的采购/检验/出入库、生产车间管理、产成品的出入库、应收应付款管理、财务总账/现金/固定资产/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为一体,组建ERP管理应用平台,消除各信息孤岛,做到各部门数据统一共享,便于企业经营及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如嘉兴市佳乐科仪有限公司先后投资共149万元,采用优时ERP系统软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改造与升级,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处中资源的集中和优化。又如:海盐力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投资57.39万元,建立产品研发信息化系统,达到了有效、实时、完整、安全的控制产品设计与形成等各过程的功能。
       2. 电子商务建设成效显著。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的日益成熟,我县的大批企业加入了电商战场,抢占新市场,拓充新渠道,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系统发布供求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业务订单数据自动更新和客服、仓储配货、物流通过系统高效处理,同时对销售数据、会员数据、客服绩效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分析,如浙江埃米顿机电有限公司投资120.33万元,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该项目可以直接反映出全国二十个分库与总库当前的采购需求量,通过系统智能分配至相应供应商形成采购订单,进行在线下达订单、在线沟通、在线支付、在线确认收货、在线对帐等等,大大简化了会员下单的流程。统计每个会员的实时动态及订单情况,可以让埃米顿机电精确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产品结构及消费水平,通过CTBS远程连接系统使全国二十个分库能共享埃米顿ERP系统,大大降低发货出错率及提高准时到货率。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通过ERP系统、金税开票系统可以更明确相关部分的职责与权限,进一步简化了工作流程,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3. 信息化建设凸显企业效益提升。如:嘉兴市佳乐科仪有限公司通过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使用上位机软件检测系统技术后通过系统设置额定检测参数,每台机器必须通过系统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了返工维修率,减少工时。同时能够保障每台销售的变频器通过条形码保存原有检测数据,为售后技术服务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通过质量控制系统将产品合格率从80%提升至93%以上,提高了8个百分点,降低产品服务成本。因此2012年销售同比上一年度增长20%以上,退货率下降50%左右,并且通过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佳乐品牌的变频器越来越受客户认可,品牌效应明显。节约成本超过2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50余万元。通过信息化系统管理,建立的数据库有效的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三、下一步推进两化融合的打算
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作为核电关联产业快速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突出重点,围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装备信息化水平、信息处理水平,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树立一批信息化示范项目,加强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融合,促进企业研发设计水平、生产管理水平、装备和生产智能化水平提升。
      (一)加强领导,创新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作机制
      1. 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加强部门对“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建立定期沟通、协调行动的部门间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措施。
      2. 建立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机制。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加快建立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开展自我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
      3.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的指标内容纳入到目标考核体系中,加强对各镇(街道)、开发区信息化目标考核。
      4. 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二)加大投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信息化项目建设
      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摸底排查工作,面向企业征集2013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大力拓展项目建设空间,对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储备、适时优化,做到谋划一批、落实一批、储备一批,着力提升项目建设水平。
     (三)树立典型,发挥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带动作用。
      树立一批行业信息化应用标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现场会、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对产业链信息化的有效辐射,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及协同性。如:在骨干企业中推广中达集团的先进经验,重点在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等系统的集成应用,使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协同,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和科学管理决策能力。